新 北 区 学 校 微 型 课 题
研 究 手 册
学 校: 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心小学
课 题 名 称: 在“读说结合”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 宗湛蓝
立 项 时 间: 2016.3
结 题 时 间: 2016.12
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制
新北区 语文 微型课题申报表
编号:
姓 名 | 宗湛蓝 | 性别 | 女 | 年龄 | 29 | 学历 | 本科 |
学 科 | 语文 | 职称 | 小一 | 职务 | 教师 | 邮编 | 213136 |
所在学校 | 罗溪中心小学 | 2533373282@{域名已经过期} | 电话 | 15961292151 | |||
课题组主要成员 |
曹云娣 王海燕 靳玉莉 曲环 | ||||||
课题名称 |
在“读说结合”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研究 | ||||||
研究背景(课题的提出) |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生活经验少。再加上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学习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大,易疲倦,不善于自我控制,这些都对他们的“读”和“说”长生了一定的困难。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读说能力比较薄弱的现状,研究培养低年级学生读说能力较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提高学生的读说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确立了“在‘读说结合’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读说结合:就是“读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亦即要达到一种“阅读与说话的一体化”。读说的结合,就是读书的另一种方式,是为了帮助人们加速打开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是为了让人们从线性到立体地去感悟丰富的世界、表达自我的意愿。 在“读说结合”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研究:针对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以及低年级孩子听说读写能力都较薄弱的特点,研究出培养农村低年级孩子说话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为中高年级更深层次的口语交际和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 ||||||
研 究 目 标 | 1、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培养学生读说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达到新课标中的听说要求,让孩子愿意写话,喜爱写话,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学生将来的习作提供广阔的空间。 2、通过研究和实践,规范教师在写话教学中的评语,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通过研究和实践,达到小学低年级语言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提高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努力探索一条低年级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 5、通过研究和实践,激发低年级的写话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
研 究 内 容 | 1、依托教材资源,用活文本素材。 2、构建时空联系,丰富文本形式。 3、创设课堂情境,延伸文本触角。
| ||||||
研 究 方 法 | 1、调查研究法:调查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文中的素材,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低年级年级语文学科进行实验。 2、观察研究法: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获得大量教育现象,从中选择典型对象比较、分析。 3、实验研究法:在研究、分析、思考的同时,有意识地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提问艺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时记录。 4、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学、研、做三者结合,发现、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
|
研究步骤
|
1、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主要工作: (1) 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年级、班级,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落实研究任务。 (2)查看搜索相关文献资料,把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3)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及分析阶段成果:形成课题方案 2、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主要工作 (1) 课题组教师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 。 (2) 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比赛。 阶段成果:课题小结。 3、总结阶段(2016年12月) 主要工作 (1) 撰写研究报告 (2) 为完成课题实验,完成各项成果资料工作,做好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论证工作。 阶段成果:研究报告,相关论文 |
预期成果 及呈现方式 | 1、研究报告。 2、《在“读说结合”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研究》的调查报告。 3、《在“读说结合”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的实践研究》论文、案例、教案。 |
学校意见
| 签 名(章) 年 月 日 |
![]() ![]() |